改革开放永不止步,广东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蓝色名片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因海而兴,因海而富,因海而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逐步发展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广东更是鼓起落实海洋强省战略的“风帆”,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增添“蓝色动力”。
五颜六色的集装箱鳞次栉比停放在堆场码头,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穿梭不绝,自动化龙门吊将红色臂膀伸向蔚蓝海港……在与海相伴的广东省深圳市,各大港口传来的一声声汽笛已成为这座海洋城市的嘹亮底色。从“小渔村”到“排头兵”,深圳的成长始终伴随着海洋的气息。1979年,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从这里吹过,蛇口开山炮响,拉开了深圳的发展大幕,也开启了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序章。位于深圳西部的蛇口工业区码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块“试验田”。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号角声中,蛇口港完成了从偏僻小渔村到繁华大港的蝶变。如今的蛇口港除了承载集装箱货运功能外,还建成蛇口邮轮母港,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与蛇口港东西遥望的盐田港,在上世纪70年代曾是经济闭塞、交通不便的小渔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盐田向海而立、向海图强,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节点,盐田港承担着广东超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量。伴随着徐徐海风,深圳港由改革开放前的内河小码头发展到拥有盐田、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等沿海港口的国际门户枢纽。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1251.52万吨,同比增加6.56%。历史悠久的广州港也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中,改造老港区、建设新港区。目前,南沙港区已开通150余条国际班轮航线,联通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主要港口。活力十足的南沙港区还进行了智慧港口建设的“头啖汤”尝试,建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新建全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据介绍,码头拥有目前世界上智慧港口最先进的功能,包括5G技术应用、先进的数据中心、自动化装卸设备、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智能的车辆调度系统等内容。作为开放的前沿,广东致力将沿海港口打造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全省逐步形成以珠三角港口群为主体、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为两翼的集群化港口发展格局。汕头海湾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一座座跨海大桥不断刷新着广东建桥的纪录,也使得更多产业和创新资源在蔚蓝海面加速融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万米钻探的超深水科考船——大洋钻探船实现主船体贯通;全球首艘苏伊士型LNG双燃料动力油船“GREENWAY”号、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5万吨级化学品成品油船等重点产品陆续交付;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珠海云”号母船下水……从改革开放之初率先在全国打破船舶行业“以销定产”的传统经营方式到不断通过技术创新竞逐“深蓝”,广东船舶制造业在吹响“制造业当家”号角的同时,持续书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据《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省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为55.3亿元,同比增长10.6%,全省造船完工量为24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7%。走进位于江门市的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船坞中一派繁忙。今年一开年,南洋船舶为土耳其YASA船东建造的40000载重吨散货船“YASA TULIP”号顺利交付,成为南洋船舶建造的第91艘小灵便型散货船,也是2023年计划交付12条船中的第一艘船。成立于2005年初的南洋船舶是广东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该公司建造的现代化、经济型40500DWT散货船,各项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我们在手的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南洋船舶总产值预计近30亿元。徐徐海风吹到海岸,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翻开广东石化版图,汕潮揭、惠州、广州、茂名、湛江等5大油气化工产业基地自东向西沿着海岸线串珠成链,凝聚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势能。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油气加工业由支农化工为主体逐步向现代化石油化工体系转型,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都得到较大调整和发展。同时,通过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有利时机,链接外商资源,吸引外商投资建设。在湛江的东海岛,先后有12个世界500强项目落户在这片临港重化产业的“重镇”,其中就包括中国重化工领域首个外商独资项目——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随着首套装置投产,一批批“广东造”产品已陆续从湛江一体化基地发往各地。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中海壳牌三期项目等重大项目加持下,惠州也在开放合作中加快打造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沐浴着晨曦与海风,位于粤东的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开启了新一天的繁忙运作——乌黑色的原料油源源不断转化为工业生产、城市运转所需的化工原料。建设规模为2000万吨/年炼油的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宛若这片“钢铁森林”里的“大榕树”,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可生产全品类石化产品的炼化一体化工程。据统计,项目1月~9月实现产值653.23亿元。据悉,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目前已引进12个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371.86亿元,“一超多强”的产业格局初露峥嵘。
▲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鸟瞰图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广东不断创新举措推动海洋综合管理走向规范化、精细化。快速推动惠州埃克森美孚、湛江巴斯夫、深圳机场三跑道等33宗重大项目用海获国务院批准,全力拉满重大项目“落地下海”的进度条;完成全省首宗用海项目立体分层设权项目,率先启动全国范围内首个省级近海海底基础数据调查项目,稳步推进海岸线占补制度、无居民海岛及养殖用海市场化出让、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海岛保护条例立法等改革试点工作……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海洋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激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也在迈向深蓝中开辟新的海阔天空。凌空俯瞰伶仃洋,广阔的海面上,船舶往来穿梭,风电场的风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全省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开启了广东“与风共舞”的海洋产业新赛道。与珠海相隔300多公里的阳江,也在眺望深蓝中用“大风车”转动高质量发展“齿轮”。依托良好的风能资源和产业基础,近年来,阳江通过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探索“海上风电﹢”融合开发新模式,一个世界级的风电产业基地正在粤西海岸加速崛起。阳江的迅猛发展亦是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缩影。从2018年4月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并网实现零的突破,到2022年广东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位居全国第二,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海风不仅吹来了清洁能源,更撬动着千亿级产业的形成。截至目前,阳江国际风电城已吸引36个项目落户,总投资额约348亿元,涵盖了从风电整机设计开发到叶片、电机、变桨系统、塔筒、润滑系统、风机基础、海底电缆等全链条风电装备部件。在粤东,汕头积极推进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同步推进氢能、储能、智慧电气装备等产业发展,打造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离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不远的惠来临港产业园,也正全力打造临港产业园千亿级产业平台和海上风电万亿级产业链。蔚蓝之下,广东还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拓海洋经济更广袤的发展空间,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创新的种子,随着迈向深蓝的征途拔节生长。今年8月,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在阳江整体建成,并于11月迎来9000多斤首批渔获。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41.93万平方千米的蓝色版图持续迸发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动力”,奏响打造海上新广东的新乐章。【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通讯员:郭婉华 许妍娜 张雨昕】